YouTube 近年為營造更友善的創作環境,宣布將全面取消影片「不喜歡」(倒讚)次數的公開顯示。此項政策推行後,一般觀眾無法得知某支影片被多少人按下倒讚,僅影片上傳者能從後台查看詳細數據。這項變革引起不少用戶討論,認為失去了判斷影片品質的參考依據。
不過,技術社群迅速做出回應。一款名為「Return YouTube Dislike」的瀏覽器擴充功能便是目前最受關注的解決方案。該工具能將 YouTube 原本隱藏的倒讚數重新呈現在影片介面中,不僅支援 Chrome、Edge、Firefox 等主流瀏覽器,就連 iOS 裝置也能使用。更吸引人的是,它會顯示實際數字,而非以「10K」這類簡化格式呈現。
這項工具最初是透過 Google 官方所提供的 API 來取得精確的倒讚資料。不過 Google 在先前已確認,將於 12 月 13 日起關閉這項 API 支援,也就是說,屆時工具將無法再從官方來源取得即時資料。
對於 API 被切斷的問題,開發團隊也做出應對方案。他們表示,未來將根據現有的倒讚數據,搭配用戶互動行為與演算法模型,來估算影片的不喜歡數量。雖然精準度可能無法完全與過往相同,但對於仍想掌握影片整體反應的觀眾而言,仍是一項有價值的替代選擇。
除了重現倒讚數據外,「Return YouTube Dislike」還具備高度相容性,不影響影片播放速度與平台使用體驗,使其成為不少重視評價機制的用戶首選。不少網友認為,這項功能不僅能協助判斷內容是否值得觀看,也有助於辨別廣告性質影片或不實資訊。
儘管 YouTube 的本意是為了降低對創作者的負面影響,鼓勵更正向的互動,但平台也因此犧牲了部分透明度與用戶參與感。未來是否會再度調整政策,仍有待觀察。不過,透過社群開發者的創意與技術,使用者仍可自行選擇更貼近原始體驗的方式瀏覽影片。
對於習慣依賴倒讚判斷影片品質的用戶來說,「Return YouTube Dislike」無疑提供了另一種選擇。在數位平台持續調整演算法與使用規則的時代,這類擴充工具的出現,也展現出用戶主動尋求資訊平衡的力量與意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