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今年最受矚目的智慧型手機,可能將是 iPhone 17 Air。這款機型被視為蘋果多年來首次對其 iPhone 產品線進行外型重大革新的嘗試,預計將取代市場反應平平的 iPhone 16 Plus。根據傳聞,iPhone 17 Air 將主打極致輕薄的機身,可能僅配備單顆鏡頭與容量較小的電池。然而,最新的硬體細節爆料指出,為了實現這樣的設計,蘋果似乎在效能與供應鏈方面做出了一些關鍵性的取捨。
為散熱考量?A19 Pro 晶片的「降規」版本
根據中國爆料者「定焦數碼」的消息,iPhone 17 Air 將搭載一顆效能有所限制的 A19 Pro 晶片。具體來說,這款系統單晶片 (SoC) 的圖形處理器 (GPU) 將從標準的六核心減少至五核心,而 Pro 型號則會保留完整的 GPU 核心數。這種做法被稱為「晶片篩選」(Binning),通常是將生產良率不足、部分核心被關閉的晶片降級使用。此舉的主要目的,很可能是為了應對超薄機身可能帶來的散熱挑戰。
不過,在此之前,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提出不同的看法,他認為 iPhone 17 Air 將僅搭載標準版的 A19 晶片,也就是蘋果為基本款 iPhone 17 所準備的、A19 Pro 的精簡版本。無論最終採用何種方案,都明確顯示出蘋果在 iPhone 17 Air 上的策略:優先考慮的是輕薄設計,而非極致的硬體效能。高效能的追求,將繼續保留給 iPhone 17 Pro 與 17 Pro Max 兩款旗艦機型。
螢幕供應商變數:京東方的加入與專利爭議
在螢幕方面,iPhone 17 Air 的供應商名單也出現了新的變化。根據韓國金融服務公司 Meritz Securities Korea 在 X 平台上的消息,除了長期的合作夥伴三星顯示 (Samsung Display) 和樂金顯示 (LG Display) 之外,中國製造商京東方 (BOE) 也將加入供應行列。
然而,這對蘋果而言可能是一個潛在的麻煩。京東方目前正受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(ITC) 的調查,起因是三星指控其侵犯了多項 OLED 相關專利。此案的最終結果,可能是京東方的零組件將面臨長達數年的美國進口禁令。若此情況發生,將對蘋果的供應鏈穩定性構成直接衝擊。
政治逆風:關稅政策下的複雜局面
對於蘋果執行長提姆・庫克而言,每年九月的 iPhone 發表會本應是年度盛事,但今年的 iPhone 17 發表(預計在 9 月 9 日舉行)卻可能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昂貴、最複雜且政治上最敏感的一次。
這背後的主因,是美國前總統唐納・川普所推行的關稅政策。儘管庫克已用盡外交手腕,包括在白宮向川普贈送禮物,並承諾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,且智慧型手機目前仍享有四月時通過的暫時豁免關稅規定,但整體情勢依然嚴峻。
價格上漲成定局:消費者無法避免的成本轉嫁
無論關稅爭議的最終結果如何,iPhone 變貴幾乎已成定局。美國金融分析機構 Jefferies 的分析師 Edison Lee 等專家預測,僅為應對關稅和供應鏈成本的增加,每部 iPhone 的價格可能至少上漲 50 美元。
蘋果公司估計,儘管有部分豁免,其所有產品在今年仍將面臨至少 19 億美元的關稅負擔。現在的問題是,蘋果是否會將這些額外成本平均轉嫁給全球所有市場的消費者。如果一部 iPhone 在加拿大或西歐的售價遠低於美國,幾乎肯定會激怒川普,並可能助長水貨進口的風氣,這讓蘋果陷入兩難的定價困境。